2023-01-150次浏览来源:网络
(发改委: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落户限制)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历史阶段,我国城镇化进程面临增速换挡。“十四五”时期,我国城镇化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国家发改委最新印发的《“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仍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期,城镇化动力依然较强,与此同时,城镇化质量亟待进一步提升,城镇化发展面临的机遇动力和问题挑战并存。
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有关负责同志介绍,近十年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一系列重大历史性成就。1.3亿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效显著,城镇化空间布局持续优化,“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基本形成,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持续增强,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基本确立。到2021年末,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4.72%、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46.7%。
根据方案,到2025年,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稳步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明显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明显缩小。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显著提升,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未落户常住人口。
前述负责同志介绍,推进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是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十四五”时期,要坚持存量优先、带动增量,着力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
其中,在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方面,方案提到,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落户限制,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确保外地与本地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标准一视同仁。全面放宽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的I型大城市落户条件。完善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积分落户政策,精简积分项目,确保社会保险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鼓励取消年度落户名额限制。
根据去年9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0年我国共有7个超大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天津。即便是超大城市,目前也只有个别超大城市的落户门槛较高,其他城市均已大幅放宽。
落户之外,子女教育是公共服务的重中之重。方案提到,保障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受教育权利,以公办学校为主将随迁子女纳入流入地义务教育保障范围。根据人口流动实际调整人口流入流出地区教师编制定额,加大人口集中流入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位供给。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牛凤瑞对第一财经分析,教育和医疗是基本公共服务的范畴,目的是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所以应该跟常住人口相匹配。教师与学生要有一个合理的比例,我国的教育是公办教育为主,必须要优化资源配置。人口快速增长的地区,应该增加编制,人口流出的地区应该减少教师编制,但流出地区虽然教师编制减少,质量不能降低。
在城市空间布局和形态上,十四五期间,一是要分类推动城市群发展。二是有序培育现代化都市圈。三是推动超大特大城市转变发展方式。四是提升大中城市功能品质。五是增强小城市发展活力。六是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在城乡协调发展方面,前述负责同志提到,我国即使基本实现城镇化,仍将有4亿左右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必须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以县域为基本单元、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为突破口,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
方案提到,要引导城市人才入乡发展。推进城市教文卫体等工作人员定期服务乡村。支持有技能有管理经验的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入乡创业,加强场地安排等政策支持。允许入乡就业创业人员在原籍地或就业创业地落户并依法享有相关权益。
城市化专家、民盟中央经济委副主任冯奎分析,未来我国人口流动将呈现几个重要趋势,一是人口继续向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区域流动;二是外出农民工返回家乡所在省会、地级市和县城,就近就地城镇化的比例有所增加;三是县城的重要载体作用得到一定显现,部分县城发展壮大成为中等城市;四是城市人口因各种原因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的将稳步增加。一定程度上,人口流动原先是较为单一的乡-城之间、小城镇向小城市、中大城市方向流动,未来则是多种方向的流动。
牛凤瑞说,鼓励一部分城市人到农村创业就业,当新农民,有利于巩固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