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60次浏览来源:网络
(重磅:上海交通大学取消博士论文发表要求)
刚刚不久!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公布2021年版《关于申请授予博士学位的规定》,新规正式取消博士研究生毕业需发表2篇论文的强制性要求。据不完全统计,此前,已有包括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高校明确发表论文数量不再作为申请博士学位的限制性条件。
2017年修订版则显示,“就读博士期间,应在所属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认定的刊物上,以上海交通大学为第一单位发表2篇与学位论文主要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
2021年版本,这句话,没再出现。
据不完全统计,已有包括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贵州大学等高校官宣发表论文数量不再作为申请博士学位的限制性条件。
今年,很多高校在破“五唯”(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改革方面动作频频,“取消博士论文发表要求”,可以说是其中较为重磅的一个。
不过并不是所有博士都因此感到如释重负。
原有政策的限定性指标非常明确,而改革后的字眼变得模糊,似乎各种指标都要去努力。简单来说,这让原本具有确定性的游戏规则,变得充满不确定性。
有网友感叹:博士更难毕业了!
截图自微博
没了硬性标准,博士能否毕业,究竟谁说了算?
此前,有学者针对“博士生必须发表论文才能毕业,是否合理?”有过一场小型讨论会。
认同“博士必须发表论文”的学者认为:
从本质上来说,学术论文的公开发表是获得同行评价的客观方法。这可以有效降低导师与学生之间因为个人关系的远近亲疏造成的不确定性。(学者周俊)
破“唯论文论”是说只看论文是不够的,还要看其他方面,不是指从此不必再要求发表论文。(学者江晓原)
博士生本身就要求具有初步的独立生产特定知识的能力,论文发表是一种较好的体现方式。正确的做法是要求有发表,但是不规定发表期刊级别,而是看待论文本身。(学者郭喨)
认同“取消博士发表论文”的学者认为:
取消发表论文的硬性指标,虽然保留甚至扩大了高校教师的非学术评价权,但至少避免或减少了期刊方面的非学术评价权。(学者刘清平)
将学术论文发表作为博士学位授予的这一规定不符合学术规律,学术是创造性劳动,有感才能发,硬写只能沦为文字垃圾,与学术进步无助且有害。(学者马勇)
期刊界并没有能力承接博士生培养,期刊追踪热点问题倾向不利于博士生和整个学术界沉潜治学。(学者田少颖)
可以看出,学者们在这个问题上也始终是各执一词。
但确定的是,在“破五唯”改革的大背景的下,论文不再作为毕业唯一要求可谓大势所趋,将会有更多的高校出台相关政策。
那么,新规从出台到落地的距离还有多远?
正如一位微博网友的评论:“就算文件上不出现,老板们和咱不是有种神秘的默契吗”
截图自微博
学校层面虽然废止了,学院还是有一定的要求;学院哪怕没明说,不还有咱导师呢吗?
仔细看看,交大这篇新规里确实也注明了:“具体要求及认定办法按所在学院和学科的学位标准执行。”
新规之后,你是欢喜还是愁?
欢迎留言区讨论。
本文来自“理想岛、学人scholar等”。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