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210次浏览来源:网络
(工作在长三角落户南京?积分入户同城化累计互认加剧区域间人才竞争丨快评)
近日,江苏省南京市出台了新修订的《南京市积分落户实施办法》,实施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将于2022年8月20日起施行,大幅放宽积分落户人群在南京的落户门槛。
积分落户基础指标包括社保、连续居住年限两个条件,具体而言,上述办法提出,凡是在长三角三省一市(苏浙皖沪)缴纳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的,都能累计纳入南京市缴纳年限计算并赋分;对于意向者在居住年限互认地居住的年限,南京同样予以累计互认并赋分。
此前,南京市只是同苏州市搞了居住和社保缴纳年限累计互认,此次“单方面”将累计互认范围扩大到长三角三省一市,不与长三角内其他城市逐一追求“对等”,看似做出了很大的“让步”,但南京会因此“吃亏”吗?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所有的城市政府都明白已久:吸引人才净流入是城市生存与发展的第一要务。所谓人才,也不需要定义得多高大上,非得世界名校毕业、做芯片或光刻机的才行,只要有一份缴纳社保的工作,对所在城市的财政与经济贡献一定为正,就是人才:缴纳的社保,大部分进入社会统筹,给现在的退休者发养老金,社保才能玩得下去;收入缴纳个税,日常消费缴纳增值税,买车买房税收贡献更大;养小孩,引发各种消费,且培养未来的生产者。
就拿南京的积分入户规则来看,积分落户指标由基础指标、加分指标和减分指标组成,基本指标就是根据参加社保缴费情况“按月赋分”、在本市居住情况“按月赋分”,简单说,在南京缴费的月份越多、居住的时间越长,基本分就越高。加分指标中,工作者四十周岁及以下(最高加5分)、高学历(本科加分80分)、纳税额(个税每满1000元加5分,上限100),强调的均是对城市的财政及经济贡献。
其次,南京的此番举措是长三角区域内人才争夺赛白热化的体现。不久前,上海两度发力人才争夺,先是放宽留学生引进政策,毕业于世界排名前50院校的,全职来沪工作后即可申办落户;后又发文件令在沪应届毕业生实质上可无门槛落户上海。大佬都如此拼,其他二哥、三哥、四哥乃至小弟有什么理由端着、高高在上?
毕竟,从全国来看,2021年,全国人口净增长仅48万,超过一半省份常住人口负增长。这意味着,人才争夺赛的存量博弈特征愈加明显。总体而言,先下手为强,可取得先机;能够吸引人才的政策,越早出、越出到位,就越是有优势。
看2021年各省份人口增量,长三角区域优势明显,浙江净增长71.7万人;江苏净增长28.1万人;安徽净增长8.2万人;上海略有减少。在这一区域内,南京前有上海、苏州、杭州奔腾,后有宁波、无锡、合肥等紧跟。2021年年末南京市常住人口为942.34万人,同比增加10.37万人,增幅为1.11%。南京市政府在对上述办法的解读中提到,单方面放开长三角区域内同城化累计互认,“有利于稳步推进我市城镇化进程和实现常住人口破千万城市的目标”。是的,相关举措,增加了南京对人才的吸引力,尤其有利于从禀赋与南京差不多及弱于南京的长三角城市吸引人才流入。宁波早在2020年就吃了螃蟹,宣布在长三角“三省一市”缴纳的社会保险,在申请落户时可累计纳入宁波缴纳年限。
第三,南京此番吸引人才的举措,除了反映长三角内部竞争更加炽热之外,也反映了这一区域内吸引人才上的协调与合作、预示了本区域与珠三角等区域之间竞争的加剧。
南京的此番举措,就是为了推动都市圈、城市群的一体化或同城化。2019年2月,国家发改委《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提出,在具备条件的都市圈率先实现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积互认。202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提出,探索推动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率先实现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2021年1月,中办、国办《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提出,除超大、特大城市外,在具备条件的都市圈或城市群探索实行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
2021年广东全省人口增量为60.5万人。同一年公布的《广东省公共服务“十四五”规划》中提出,推动广州、深圳以外的珠三角城市群实行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随后,佛山市率先在广东省内推出了同城化累计互认具体政策。
可以预见,长三角、珠三角内部会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出台类似的政策,区域内协调一致、区域间人才竞争加剧,进而推动各区域及区域内城市公共治理的优化。这是一个看得见的未来。
陈斌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