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170次浏览来源:网络
(为什么创业者会说:“所有的人才都应当把他的下一站放在深圳”)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为什么创业者会说:“所有的人才都应当把他的下一站放在深圳”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帆综合报道11月1日,深圳迎来了第五个城市专属的“人才日”。
2017年实施的《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确定每年的11月1日为“深圳人才日”,努力营造全社会尊才爱才敬才的氛围,这也是全国设立的首个法定“人才日”。
今年的“人才日”前夕,深圳举办了第二届全球创新人才论坛,全市主政官员齐聚,进一步向全球发出“深爱人才、圳等您来”的邀约。
在各类人才政策之外,深圳以设立“人才日”的方式,让人才格外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求才诚意。
过去的10年间,深圳常住人口飞速增长,2020年已达到1756万,相比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新增了714万,增速高达68.46%。
在此前一版城市总体规划中,深圳曾提出到2020年,城市常住人口控制在1100万人以内,如今,实际人口数量已远远超出了预期限定的数字。在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公布后不久,深圳迅速提出将收紧落户政策,其中拟将人才落户的学历底线要求由大专调整为全日制本科,居住社保积分入户基本年限由5年调整至10年,老人随迁将子女入深户时间要求由8年调整为15年等。并且,今年9月1日之后,深圳新引进人才不再受理发放租房和生活补贴,新引进入户并在深圳全职工作的35岁以下的博士则另行制定生活补贴政策。
过去几年里,深圳低门槛落户、给落户大学生发补贴的“普惠式”引才方式,很大程度提升了关注度乃至吸引力,深圳成为了过去10年全国最大的“人口赢家”,但相伴随的,在人口密度、公共服务压力等制约下,深圳不得不提高入户门槛,减少大学生落户补贴的发放。
这对于深圳引才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深圳的人才战略又会出现怎样的转向?
在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上,主政官员传递了更多关于人才制度改革、做好人才服务、打造“软环境”的讯号。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表示,深圳将充分发挥“试验田”作用,进一步向用人主体授权、为广大人才松绑、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勇当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冲锋舟”;聚焦科技创新“主战场”,充分发挥“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作用,下大气力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打造创新力量集聚的“梦之队”;构建全方位、全周期人才服务体系,努力为人才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营造人才发展“好环境”,让各类人才各得其所、大展其长、实现抱负。
“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
在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上,王伟中指出,当前,深圳进入了“双区”驱动、“双区”叠加的黄金发展期,迎来了“双改”示范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先行示范城市等重大战略机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
就在今年,深圳官方对未来5年的人才工作提出了“定量”目标:吸引集聚100名左右杰出人才,100个左右拥有关键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名以上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高精尖缺人才,100万名以上各领域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人才,努力把深圳建成天下英才向往之地和筑梦之城。
近日,智联招聘发布《中国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2021》报告显示,深圳的吸引力仅次于北京。但深圳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人才挑战。11月1日,第三届“深圳企业家日”,来自各行各业的深圳企业家代表在“企业家座谈会”与市主要领导面对面交流,其中就有企业家谈及了人才话题。
晶泰科技联合创始人马健在发言中指出,相比上海、北京,深圳生物医药人才相对短缺。深圳市新产业生物医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饶微也指出,生物医药产业是深圳重点扶持、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但上海、江苏等省市都加强了针对深圳生物医药优质项目及高层次人才的争夺。
深圳有官方人士此前也曾指出,深圳聚焦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人才需求大,所以关于人才的工作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在深圳的人才工作中,办好大学、培养更多的本土人才是一项长久之策。在今年的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上,7位演讲嘉宾中有2位来自于高教界。
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毛军发在演讲中指出,一流大学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也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主战场。更进一步说,一流大学是一流城市的名片,一流城市是一流大学的土壤。
今年9月,香港大学与深圳市政府签署关于在深合作办学备忘录,双方联手在深合作共建香港大学(深圳)。在论坛上,香港大学校长张翔表示,有着百年历史的香港大学将和深圳市一道共建一所世界顶尖的大学。香港大学有一个愿景——连接世界和大湾区。利用香港大学国际化优势、强大的基础科学研究,来推动深圳的源头创新。我们希望发挥香港大学在香港“一国两制”优势,吸引全球顶尖科学家,同时在深圳建立一个全球校区,吸引全球顶尖的学生,两边联动,建造一所全球顶尖大学。
此外,广东省人民政府11月1日发布《关于印发广东省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其中提出推动6所高水平大学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范围,其中就包括深圳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
向城市“软环境”要人才红利
2020年10月,中办、国办印发的《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就提出,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才用才制度。
过去的一年里,深圳已经在频频推出引才用才制度的创新举措。
去年11月起,《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创新条例》正式施行,允许科技人员按照有关规定到企业兼职、挂职或者参与项目合作并取得合法报酬,在职创办企业或者离岗创新创业。
今年,深圳打出建立健全科技关键技术项目悬赏制、构建“能力+业绩”的人才评价体系、建立“特聘岗位”制度等一系列人才政策“组合拳”,全方位构建一流人才生态,着力打造全球智汇深圳样本。
其中,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鹏城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7家用人单位5月对外发布了首批“特聘岗位”申报指南,在高端人才认定方面,用人单位享有更大的自主权。
为落实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和首批授权事项清单,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积极承接科技部(国家外专局)赋予深圳市的外国高端人才确认函审发权限,今年3月24日印发《深圳市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标准(试行)》。截至今年9月底,深圳全市已签发187份外籍“高精尖缺”人才确认函。
事实上,吸引人才的因素包含一套综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尤其是对于科技人才、创业者而言,他们最为关注的可能是:我的技术能否真正落地。
有不同的深圳创业者都曾谈及政府“给钱”的作用,包括各种引进资助、奖励等,但这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创业能否成功,可能更多取决于城市的“软环境”,这包括政府服务、法治环境、体制创新、市场资源配置能力等。
10月31日,深圳市绚图新材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林海晖在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上谈及他选择深圳作为创业地的理由,总结了深圳的三大优势:产业闭环、金融闭环和政务闭环。
产业闭环是指关键供应商与关键客户要在三小时的车程范围内形成集群,节省创业时间和整合成本,深圳有着完整的产业链;金融闭环方面,从初创企业到IPO至少要经过5轮融资,这期间涉及股权和债权融资各类金融产品,深圳的科技金融资源也很齐全;政务闭环方面,深圳有非常清晰的城市定位,持续稳健的产业政策,简洁有效的政企关系以及充分的法务指导与保障。
林海晖说,“所有的人才都应当把他的下一站放在深圳,这里有最棒的人才政策,你的技术可以落地,你的梦想可以实现。对科技人才来讲,没有什么比梦想得到实现更重要。”
王伟中也表示,诚挚欢迎海内外优秀人才汇聚深圳,勇敢追梦,奋斗圆梦,与深圳携手共进,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努力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举报/反馈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