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90次浏览来源:网络
(聊城回流博士:喜欢这份挑战性工作)
郭洪泉。
“这是一份很有意思的工作,也很有挑战性。”8月6日上午,聊城市人才引进服务中心新引进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郭洪泉谈及自己的工作,说了这样一句话。
这一天,是这位30岁的中南大学博士上班第四天。
“你不知道,我第一天下班的路上,心情是多么愉悦。”郭洪泉笑着说。
生长在聊城,如今博士毕业又回到了家乡,对郭洪泉来说,这一切,有着非凡的意义。
今年,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聊城开全省乃至全国先河,通过网络面谈“云招聘”模式,开展“水城优才”人才引进计划,共吸收录用“双一流”高校毕业生305人,其中录用博士24名。郭洪泉是其中之一,并以优异成绩被聊城市人才引进服务中心聘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怀和理想。”郭洪泉说,希望能在这个岗位上,体现出自己的价值。
一项选择背后是多重挑战
事实上,直到今年2月,郭洪泉也没想过毕业之后回老家工作。
作为中南大学博士并在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资助下积累了两年的海外学习经历,多篇行业国际权威期刊论文和多项专利在手,郭洪泉的选择不可谓不多。
留校做讲师、去深圳谋职和妻儿团聚、回山东去高校任职……但这些选择最终还是变成了回到老家,去做一份为家乡引进人才的工作。
“这些选择的好与坏、优与劣,其实都是没法比较的。”郭洪泉说,有人觉得高校教师很舒服,但其实那是一份需要自我加压的工作。否则,一眼看到头的生活,没有意思。有人觉得公务员社会地位高,但事实上,公务员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人员。现在的公务员节奏之紧张、工作之繁重,也是外人很难理解的。
“我现在这份工作还是很具有挑战性的,常态是人少事情多,很多工作需要跟多部门协调沟通,每项人才新政策的提出、制定和落实都需要花大量的精力去学习、研究。”郭洪泉说,上班几天来,已经充分了解了这份工作的千头万绪。“人才工作,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我们领导说,要做好这份工作,不仅需要高度的责任心,还要有魄力,有全局的高度、专业的深度,有热爱家乡的感情和不屈不挠的意志。”郭洪泉说,几天下来,他觉得领导说得对极了。
这些工作中的挑战是一方面,更大的压力,事实上来自于家人和朋友的态度。
提及这一点,郭洪泉毫不讳言,父母、妻子和很多朋友,此前都不支持自己回家乡。
郭洪泉理解这些态度。的确,与一线城市相比,无论是在机会、待遇还是在上升空间等方面,聊城都不占优势。
“父亲是位老党员,他始终认为,我应该在专业领域发挥更大作用,为国家多做贡献。他反复强调的是,不要考虑回老家照顾他们老两口的问题。”郭洪泉说,妻子也担心他回到老家,专业不对口,没法发挥出他的专业水平。很多朋友的态度也差不多。
自我考问与越来越清晰的答案
在郭洪泉的耐心劝说下,妻子从坚决不同意到不同意,直到如今理解了他。“父母虽然嘴上没说,但我能看得出来,回到他们身边后,他们的那份开心。”郭洪泉说。
一位工科博士,转头去做一份与专业相去甚远的人才引进工作,会不会不太对口?能不能胜任?是不是一种人才的浪费?
这样的疑问,不仅来自外界。更是很长一段时间里,郭洪泉的自我考问。
“有一段时间,我自己也在想,这份工作一定需要博士来做吗?其他人是否同样可以胜任?我自己能否适应这份工作?能否在这个岗位上,发挥出自己的学识与能力?”郭洪泉说,通过几天的工作来看,一些答案是越来越清晰的:自己能适应并有信心做好这份工作。不仅如此,自己在这个岗位上,有着独特的优势。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从事的这份工作,需要经常和外地来聊的高层次人才打交道。因为我本身有过博士学习经历乃至国外求学等经历,对于这些高层次人才的情况和所思所想,可能会更加熟悉。并且因为自己了解过各地高层次人才的相关政策情况,所以一些事前、事中、事后的对接就会显得相对容易。”
这一点,从聊城市人才办主任刘元那里,也得到了证实。在刘元看来,郭洪泉既坚持原则又善于与人打交道,做事认真负责,融入工作非常快。
“从采矿专业到人才引进,看似弯拐得有点大,但我现在可以说,我确实很喜欢这份有挑战性的工作。”郭洪泉说,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工作是为国家做贡献,同样,为家乡人才引进尽一份力,也是在做贡献。
日趋完善的人才政策坚定了他的朴素信念
外人眼里的博士,很多还停留在象牙塔里的专业研究人才层面,似乎与基层社会工作有着相当远的距离。而在郭洪泉看来,自己从不缺少基层的工作经历。
2011年至2016年间,从跟随导师团队协作到独立带队,有相当长的时间内,郭洪泉辗转于云贵川的大型矿业集团,从事采矿设计相关的现场工程地质调查、岩心取样以及一些高精尖设备的安装使用等工作。很多需要在采矿一线作业的工作,他和矿工一样在数百米深的矿井下挥汗如雨。“所以,要说到基层经验,我觉得一定程度上我还是非常丰富的。”郭洪泉笑着说。
郭洪泉希望自己能尽可能地利用好这些优势,把聊城的人才效应发挥出来,形成良性循环,进而推进聊城的人才引进工作。
生于斯长于斯,说到底,郭洪泉心里有着一个朴素的信念:如果家乡的人都不回来,怎么能指望外地的人才来聊城呢?
一些日趋完善的人才政策,也在坚定他的信念。日前,聊城市发布了《关于实施“水城优才”工程激活人才制度效能的意见(试行)》,对于高层次人才提供了诸多优惠政策。“前两天,另外一家单位的领导亲自来到组织部,为引进的博士落实相关政策待遇,那份认真和仔细的态度,让我很感动。”郭洪泉说,从他自身来说也是如此,根据聊城市人才政策,他在深圳工作的妻子符合家属协调安置政策,领导对此非常关心,正在积极协调工作单位。
一家人团聚的日子,已经不远了。全媒体记者赵宗锋
举报/反馈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