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140次浏览来源:网络
(清华博士放弃50万年薪,去深圳当中学老师)
我叫龙明珠,90后,在湖北广水的一个小镇里长大,是大家常说的“小镇青年”。和大多数中国孩子一样,从小我就听说了清华北大的盛名,并对之充满向往。虽然高考没能考进清北,但经过大学四年的努力学习,2014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读研,成为一名清华直博生。
去年毕业季找工作,我向IC、IT方面的一些大厂投了简历,另外还有几家国企、研究所,面试完拿到了几个不错的,好一点的年薪在50万往上。
看着这些工作机会,我却有点犹豫,因为相比整天对着电脑敲代码,我更喜欢和人打交道。最终,我选择了一条清华博士中少有人走的路——去中学当数学老师。
读博期间,我在清华的“情人坡”上和小伙伴拍照。
抛却清华博士这个身份来看,我其实也只是个普通人,甚至小时候学习并不算好。童年时期,我性格比较调皮,每天和小伙伴漫山遍野地跑,钓鱼、抓虾、捉迷藏。爸爸、妈妈和哥哥都比较宠着我。哥哥只大我三岁,扫地、洗碗这种活儿从来都是他去帮大人干,有什么好吃的则是先紧着我来。
到了上学的年纪,我依然无忧无虑。在村小,我有好几次因为作业没写完被罚站,堂哥、表哥过来围观,我一点不觉得丢人,笑嘻嘻地向他们挥手致意。还有次老师让背《吃水不忘挖井人》,我怎么也背不下来,结果中午被老师锁在班里继续背,哥哥给带了午饭才没饿着。
小学六年,我成绩一直平平,是班主任口中“中等偏下”的学生。但我总觉得自己是全年级最聪明的小孩,因为考试题目我真的都会做呀,只不过是粗心罢了。每次拿着七八十分的卷子,我都会和爸妈说“我本来可以考100分的,我们年级就数我最聪明了”,他们从来都是笑着摸摸我的头,并不责怪我。
爸妈很少管我的学习,对成绩基本没要求,他们只希望我能快乐地成长。相比分数,爸爸更注重我的仪态,总是要我抬头挺胸,每次回家看见我葛优瘫,或是走路含胸驼背,他就一巴掌拍在我背上,让我“直起来!”以至于大家一看背影就知道是我,说我总是雄赳赳气昂昂的。
小时候的照片,妈妈、哥哥和我。
小学毕业后,我升入了家附近的一所普通中学。由于之前村小完全不教英语,爸妈担心我英语跟不上,专门送我去衔接班补习了一个月。开学后第一次月考,我总分竟然在全年级排第一。爸妈都大吃一惊,原本我担心英语会拖后腿,没想到也考得很好。这件事给了我很大信心,在学习上有了更多动力。
在我初三快中考的时候,哥哥正好高考。那个年代消息比较闭塞,好多人都是只知道清华北大这样的学校,对其他一本、二本没什么概念。我也是第一次接触高考、填志愿、选专业这样的信息,感觉很新鲜。看着哥哥选学校和专业,我就忍不住想自己到时候会是怎么样子。
那个夏天,哥哥考上了大学,我也考进市里最好的高中广水一中,开始了住校生活。因为不喜欢背书,分科的时候我果断选了理科。我们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多,班里好多男生就自己买《五年高考,三年模拟》这种习题集,下了晚自习继续刷题。
而我不太喜欢刷题,别人刷题的时候,我一准是在睡觉,哈哈。主要是我一熬夜上课就没精神,听课也没效率。我更喜欢揣摩老师讲过的例题和平时的错题,把知识点总结归类,感受规律。从考试成绩看,我的学习效果并不差。刚入校的时候,我在全年级排500多名,两个月之后的期中考试,我一下升到了100多名,后来长期保持在前30左右的名次。
高三的时候,老师让我们填高考目标,我填了浙江大学。浙大在我心中已经算是很好的985学校了,老师还是批评我目标偏低,希望我以清北为目标。我觉得自己水平有限,能考上浙大就非常满意了。
我美丽的母校——湖北广水一中。
高考那几天,爸妈都在外地工作,抽签的时候我不巧抽到了校外考场,需要解决在外住宿和去考场的交通问题。妈妈终究还是不放心,大老远从四川赶回了家。她以前从来没有一个人出过门,那时没有智能手机可以导航,她又转火车又转汽车,一路上都很紧张,要不是找人问路差点就走丢了。
那几天有她的陪伴,我特别安心,在考场上发挥得还算正常。600多分的成绩,在全省排2000多名,985院校是稳了。填志愿的时候,因为爸妈对我的印象还停留在初中,老觉得我英语好,就让我报外国语大学。我觉得自己的英语只是在小地方行,并且只够应试,和大城市里从小就有英语学习环境的学生肯定比不了。
刚开始,我和爸妈争执不过,赌气填了北外、上外几所学校。志愿截止的前三天,我爸总算想通了,不再逼我读英语。我自己看中的学校是华中科技大学,因为我喜欢武汉,华科本身也是一所不错的985。我哥帮我向同学打听了华科的专业情况,我按照次序填了口碑前六的好专业,最后被电子系录取。
去大学报到前的那个暑假,我空闲时间比较多,就给爸爸一位朋友的孩子补习英语。平时他能只考七八十分,结果新学期开学后直接考了108分,进步非常大,还真是让我挺意外的。这是我以补习老师的身份,第一次体验到当老师的成就感。
大学时期的我。
进入华科之后,我发现这里学风很好,不过和高中的区别也很大。高中我只需要一步一步跟着老师学就好了,大学里面选择很多,除了学习,还可以做社团、进实验室搞科研、参加创新创业团队等,没有人引导你该怎么做,要靠自己去选择和规划。
大一的某天晚上,我坐在华科西十二教学楼里自习,自习累了,静静地在那里思考未来,犹豫我的精力到底要放在哪里。我想,将来到底是要读研、出国、还是工作呢?想啊想啊,我只觉得自己很渺小,很迷茫,最后都急哭了,旁边的学姐赶忙递来纸巾。那天,我到底没有想出来答案,但我决定,如果不知道走什么路,就做好当下,遇到选择的时候要有选择的资本。
我真正对未来有了规划是在大二,当时参加了党建红色基地组织的交流活动。通过和学长学姐的深入沟通,我了解了很多不同的发展路径,后面系里面还组织了保研分享会、考研分享会、出国分享会以及工作分享会等等,让我对未来的认知一点一点清晰起来。
我了解到,电子专业学生毕业直接工作的比例不大,因为很多本科生只能接触外围销售、客服等非研发的工作,一些优秀的学长学姐都选择继续深造读研,还有人不读研,直接读博士。直博最少要5年,如果科研不顺利的话,可能要七八年才能毕业,好处是参加工作会有明显优势。
大学足球比赛,我和小伙伴在操场上为同学加油。
经过再三思索,我决定继续深造,但我真的不想再经历如高考一般的考研,那就只剩下保送研究生这条路了。我们专业有200来人,大概有40个保研名额,前10名可以获得保送外校的资格,有机会进入“清北复交”这样的名校,所以我的首要目标就是把成绩搞好。
从大二开始,我付出了比大一更刻苦的努力。即便大学选的不是英语专业,我还是习惯性地早起读英语,早上的晨读时光特别美好,能让我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每次晨读完,我都感觉神清气爽,一整天都很积极向上。
到期末考试的时候,班干部会组织期末突击班,大家一起交流备考。我和室友成绩比较好,因此被推举出来给大家划重点、讲考点。班上一些实习或者社团工作较多的人担心挂科,就会来听我们讲解。每次讲完,大家都觉得我们讲的特别简单易懂,考完出成绩,挂科率大大降低。
我在华科青年园晨读。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